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楊柳 趙穎 記者 蔡夢瑩)" 朱元璋為了建皇宮填了燕雀湖嗎?"…… 近日," 家門口的歷史 " 第四場活動聚焦南京市玄武區富貴山社區鄰近的明故宮遺址核心區。這場深入淺出的歷史文化探討,為居民朋友們提供了一份 " 文化小餐 "。
活動現場,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員李文彬和南京棲梧讀書會創始人王振東,以 16 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為主線,詳細介紹了明故宮的歷史演變,臺下的居民或認真聽講,或記錄筆記。" 中秋賞月富貴山,陣陣桂香飄人間。忽見湖中月影動,疑是嬋娟逗金蟾。" 活動尾聲,當王振東老師送上了自己創作的一首詩歌后,居民立即和了一首。熱情、和諧的互動氛圍背后,是 " 家門口的歷史 " 將實踐與知識結合的理念。
是什么讓居民開始關心家門口的歷史?讓一場活動需要提前預約、搶票參加?記者了解到,2023 年富貴山社區黨委 " 為民辦實事 " 文化項目以 " 家門口的歷史 " 為切入點,將深度、新鮮的歷史文化知識與居民身邊的古代建筑和 " 地名 " 等歷史元素相結合,激發群眾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對社區和城市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增加市民文化自信,加速城市文明進程。
" 隨著幾場活動舉辦下來,很多社區居民已經成為‘家門口的歷史’忠實粉絲,往往在參加完一場活動后就主動詢問下次活動的主題和內容,生怕錯過下一場活動。" 南京市玄武區梅園新村街道富貴山社區支部書記王燕表示,為了提升活動吸引力和影響力,社區常駐指導老師王振東每次活動前都會認真準備,搜集并整理大量資料,社區黨委也根據居民需求,聘請南京文化界的學者參加活動,以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文化傳播的專業性,為居民呈現精彩的文化內容。
" 家門口的歷史 " 內容豐富多彩,涵蓋講座、戶外行走、手工體驗等。在尋訪明城墻活動中,高密度、風趣幽默的知識講解,讓居民邊走邊學;在非遺手工體驗活動中,歷史文化與手工實踐相嫁接,在制作新穎實用的竹編手工扇中邊做邊學。
今年 10 月," 家門口的歷史 " 活動還計劃帶著社區居民去明故宮遺址公園和午朝門公園實地講解明故宮的歷史,并將今年的系列活動匯編成一本《富貴山社區文史擷英》。社區老中青三代居民和優秀志愿者參與活動的組織實施,讓社區居民不只是文化建設成果的享有者,更是文化建設的參與者。
富貴山社區黨委堅持以黨建聯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居民實際需求,立足自身特色文化資源,有效整合利用黨建資源,以文化服務 " 小活動 " 凝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 大合力 ",打通文化服務群眾 " 最后一公里 ",在歷史與生活的交融中提升文化自信。
通訊員供圖
(校對 季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