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請問單子上這個檢查的地方在哪里???" 10 月 30 日,在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70 歲的周平忙著給患者解答問題,指著前方的科室。誰也沒想到,這位笑容滿面的志愿者經歷過一段痛苦難熬的歲月。七年里,她用自己的力量,為去世的女兒繼續做著服務患者的工作,今天是她的最后一班崗。
△ 周平為患者指引方向
彌留之際捐獻眼角膜
女兒:再為患者做點事
周平的女兒趙茜是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2009 年年初確診患上了乳腺癌,積極樂觀的她一直在和病魔做抗爭,在醫院的工作也一直很突出。2014 年,病情惡化后,她多次提出捐獻眼角膜。2015 年 4 月 11 日,趙茜走完她 33 年的人生。4 月 15 日,她捐出的眼角膜成功移植給兩名眼病患者。
丈夫去世、女兒去世,接連的打擊讓周平的世界變成了黑色,她不知道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幾欲輕生。醫院的領導同事不間斷地去家里陪伴她安慰她,看著她總是沒有精神,建議她加入醫院 " 杏林春 " 退休志愿者的大家庭。
對于周平來說,剛開始的幾年,很難熬。" 總是哭也不是個事!" 周平決定,接過女兒手中的 " 愛心接力棒 "。在女兒生前工作過的單位當一名志愿者,把幫助他人當成了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散了她不少的精力。和周平一樣年過半百的老人還有不少,退而不休,堅持在門診一線開展門診導醫??紤]到年齡問題,醫院安排他們上一天休一天,每天只有半天班,每半小時休息一次。 10 月 30 日,周平一次都沒有休息,她說,想多做點,為女兒在這個醫院再做點小事。
2005 年退休前,周平是淮安市清江浦區浦樓街道大慶社區主任,社區的事情和醫院的事情分工完全不一樣。來醫院后,周平認真和帶教老師學習,即使家里比較遠,也從來不遲到、早退。她說,自己的心態變了很多,這幾年,她迎來了新生的自己。侄女一到周末就會喊她去家里吃飯,都被周平拒絕了。周平說,謝謝大家幫助她,她現在自己很好,生活能自理,盡量還是不要麻煩別人。
七年去看了女兒雕像 3 次
周平:想她,不敢去
2015 年,為了永遠銘記趙茜的事跡,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專門到中國雕塑之鄉河北保定曲陽縣為其塑像。當年塑像落成,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授予趙茜 " 茜影天使 " 的榮譽稱號,并決定永久保留院號 " 趙茜 3074"。在此之前,趙茜的 3074 號工作服務牌已經放入墓穴中。
△ 周平在女兒塑像前
女兒的雕像就位于門診大廳附近的地方,可是在醫院工作的七年里,周平只去過女兒雕像處 3 次,兩次是醫院組織的活動,只有一次是自己去的。10 月 30 日,是她最后一班崗的日子,離開醫院前,她又去看了看。" 想她,不敢來,心里有說不出的難受,不看為好,總歸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 站在女兒雕塑前,周平的眼淚又流了下來。她告訴記者,逢年過節,女兒曾經科室的領導同事都會來看自己,一次也沒有落過,她心里非常感激,可是提起女兒,她總是無法控制住心情,說是釋然了,可是 ……
" 如果當初不來做志愿者,或許我也活不到今天吧。" 周平說。
以后會繼續做公益
她說:現在挺好的
" 女兒生前就熱愛這份工作,她希望自己能夠救死扶傷,貢獻價值。作為一名黨員,她走了,我得繼續幫她完成她的心愿。" 如今的周平,看到人總是笑瞇瞇的。這里的志愿服務結束了,她還要到另一個社區志愿服務的大家庭里繼續干下去。
在志愿者隊伍中,很多都是像周平一樣的老人,他們互相鼓勵,貢獻力量。周平說很多人遇到的事比她還要嚴重,自己又有什么理由總是一蹶不振呢。
周平表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但是在實際行動上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服務大家。這些年,她接觸了無數個患者,她想用自己的幫助,讓前來看病的患者感受到一點溫暖。她說,只要有力氣,她就會把志愿工作一直做下去,當初大家來安慰她幫助她,給了她莫大的幫助,現在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再去幫助別人。
今年,周平的外孫上了大學,經常和她通話,到了寒暑假就來陪她。周平表示,自己現在挺好的。
現代快報 + 記者 李子璇
(校對 胡濤)